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負責同志解讀《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30年》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節約用水條例》,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行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的部署要求,加快以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近日聯合發布實施《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30年)》(工信部聯節函〔2025〕234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負責同志就《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和意義、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水工作。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強調從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2019年,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2023年,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發展節水產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實施工業水效提升行動,完善工業節水政策標準體系,推廣先進節水技術裝備,優化工業用水結構,工業節水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一是完善工業節水政策體系,印發《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等文件,構建起工業節水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二是大力推廣先進節水技術裝備,發布了5批534項重大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三是實施重點行業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培育了4批197家水效領跑者,促進企業水效對標提效。四是加強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圍繞用水過程循環、區域產城融合等典型模式,遴選了32家試點企業園區、58個典型案例,推動企業內部廢水梯級利用、循環利用。過去十年里,我們以工業用水總量“零增長”支撐了年均5.7%的工業經濟增長,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期下降50%以上。
節水裝備是節水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基礎和支撐。當前,我國水資源面臨嚴重短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具體到工業領域,2024年工業用水量為971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用水量的1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24立方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同時,工業還肩負著為農業、居民生活提供節水技術裝備和產品的重任。但是,節水裝備在技術創新、應用場景適配和產業鏈協同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節水裝備供給能力不足、產業發展面臨較大壓力的現實情況,我們研究編制了《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節水裝備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鞏固提升節水裝備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問:《實施方案》的編制過程是怎樣的?
答:一是組織專題研究。我們通過實地走訪、座談研討等形式開展調研,聽取部分節水裝備生產、用戶企業代表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專家的意見建議,摸清我國節水裝備發展現狀,梳理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供水、用水、循環利用和智慧節水裝備情況。
二是開展深入研討和起草文稿。在前期調查研究基礎上,赴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北京排水集團等單位圍繞非常規水利用、廢水循環利用等領域節水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開展研討,起草《實施方案》。文件編制過程中,注重做好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銜接。
三是廣泛征求意見。考慮到節水裝備涉及諸多領域、多個方面,我們征求了相關部委、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相關企業意見,并按照要求完成政策文件相關審查評估。最終發布的《實施方案》是充分匯集各方意見并達成共識的結果。
問:《實施方案》對推動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哪些行動安排和舉措?
答:《實施方案》重點關注生產工藝流程中耗水量大的通用設備,圍繞推動供水、用水、回用裝備發展和數智化轉型提出4項重點任務。
一是圍繞“供水”,增強供水裝備技術創新水平。聚焦凈水、非常規水利用、特殊用途水處理裝備,重點攻關高精度、大通量、低能耗且抗污染過濾設備以及新型軟化設備等,突破多元化制水關鍵裝備瓶頸。
二是圍繞“用水”,提高重點用水裝備節水效能。聚焦洗滌、循環冷卻、凝結水回收利用、高效灌溉裝備,重點攻關洗滌水分級處理回用、高效集成式凝結水回收設備等。特別是針對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節水需求,因地制宜推廣高效制冷散熱裝備。
三是圍繞“回用”,突破廢水循環利用裝備技術瓶頸。聚焦膜分離、濃水深度處理裝備,重點攻關智能化膜分離、分鹽與蒸發結晶一體化設備等。
四是推動節水裝備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聚焦提升裝備智能制造水平、打造智慧化節水應用場景、構建數智化節水管理平臺等任務,重點打造人工智能賦能工業節水典型應用場景等。
問:工信部在下一步組織實施《實施方案》方面是如何考慮的?
答: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水利部做好《實施方案》宣貫實施,在政策、標準、創新、人才等方面持續加力,加快推動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政策,支持重點行業節水裝備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發揮綠色金融作用,引導企業積極采購節水裝備。落實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保險補償政策,支持先進節水技術裝備推廣應用。
二是加快完善標準體系。依托節水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健全節水裝備標準體系,建立產業鏈標準化圖譜。加快節水裝備重點領域急需標準研制,推動節水裝備標準化、系列化、成套化。鼓勵龍頭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
三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現有資金渠道支持節水裝備攻關,推動中試平臺建設。利用多雙邊合作平臺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支持有關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先進節水技術裝備和服務“走出去”。
四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依托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等平臺,開展節水法規、政策、標準、技術等培訓。加強節水裝備制造等相關學科建設,培養節水學科應用型人才,實現節水裝備人才鏈與產業鏈有機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