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地證明是關稅減讓的“紙黃金”,也是湘品出海的“助推器”。今年前三季度,湖南外貿企業原產地享惠達18.23億元。
長沙海關近日發布消息,前三季度,湖南外貿企業在出口方面共享受目的國關稅減讓約12.73億元,出口簽證產品主要為機動車輛、鋁制品、煙花、茶葉等;進口方面,共為60.82億元原產于優惠貿易協定成員方的進口貨物辦理稅款減讓5.50億元,進口享惠產品主要為橡膠制品、奶粉、棉籽、木薯淀粉等。
“憑借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公司自東盟進口的木薯干片可享受5個點的關稅優惠,今年以來累計享受稅款減讓超200萬元。”湖南金健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介紹。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湖南在中國—東盟自貿區項下進口享惠貨物金額40.37億元、減讓稅款3.4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56%、57.16%。
長沙海關統計,前三季度湖南對東盟出口電動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產品43.2億元,同比增長501.6%。其中,僅電動汽車對印度尼西亞出口就達32.1億元,增長636.3%。東盟成為湖南“新三樣”產品出口的重要增量市場。
(文/彭可心 田力丹 林俊)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