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一大早,桂東縣寨前鎮水灣村網格員黃勝雄已穿梭在村組間開始他每日的巡查工作,排查火災隱患、檢查河道環境、監督集市衛生、調解鄰里糾紛?!拔覀兌嘧咭徊剑罕姷穆闊┚蜕僖稽c?!彼脑挘莱隽斯饢|網格治理的初心。
近年來,桂東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以黨建為引領,聚焦組織、服務、資源“三下沉”,將全縣劃分為586個網格,整合基層管理服務職能;推動3800余名機關黨員以“機關+農村”“黨員+網格員”模式結對入格,零距離聯系4.9萬余戶群眾;通過政策、人力、物資向基層傾斜,蹚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善治新路。
基層矛盾千頭萬緒,桂東靠“組織下沉”搭建溝通橋梁。桂府金街小區曾因物業費收繳率低陷入困境,原物業撤場,新老物業交接卡殼??h住建部門迅速聯動鄉鎮、社區,組織業主代表、業委會、物業企業召開協商會,通過多輪耐心溝通,最終完成平穩移交,讓小區管理重回正軌。今年以來,全縣領導干部下沉一線5400余人次,現場解答政策咨詢684個,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739起,用“開門聽、下訪聽、接訪聽”暢通了民聲渠道。
依托“黨建+網格”模式,黨員網格員們化身“移動服務站”,把解困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橋頭鄉順義村村民黃家茂對此深有體會。今年初,他因病無法下田,眼看秧苗插播期將過,急得睡不著。鄉干部得知后,立刻組織20余名黨員組成志愿隊,一天內就幫他搶插完5畝水田的秧苗,解了燃眉之急。這些看似瑣碎的事務,卻構成了鄉村治理的堅實基礎。桂東以“服務下沉”的姿態,把解困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危難時刻,資源下沉是守護群眾的“定心丸”。去年7月,桂東縣遭遇持續強降雨,青山鄉汛情告急,道路中斷、通訊癱瘓。鄉黨委立刻啟動應急響應,依托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網格長“三長”體系,組建起由黨員干部、民兵、退役軍人組成的應急突擊隊。連夜轉移11名被困群眾。79歲的獨居老人郭愛英看著渾身濕透的隊員,熱淚盈眶道:“看到你們來了,我心里就踏實了?!?/p>
鄉村善治不僅要解難題,更要聚民心。桂東落實“三長”制,踐行“好事讓基層干部做,好人讓基層干部當”。群眾添丁、壽辰、入伍、升學時,結對黨員要么致電祝賀,要么上門走訪,把關懷送到心坎上。
青山鄉宋家村郭明亨老人過71歲生日時,沒有大操大辦。村干部主動上門,在村公共服務中心為他舉辦了一場簡樸又溫馨的壽宴。鄉里還通過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新風大食堂推進移風易俗,讓“喜事有人賀”變成“喜事有新風”。今年以來,全縣已為1800多人次添丁、壽辰、入伍等送上祝福。
?。ㄎ?何芪葶)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