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湘潭揭牌成立。該平臺的建立是湘潭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與人才鏈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將通過地方、高校與企業協同發力,為新能源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研究院的成立,是湘潭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的主動作為。當前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新能源材料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領域。對湘潭而言,推動研究院落地,既是突破技術瓶頸、破解傳統產業轉型難題的迫切需求,也是發揮長株潭一體化與產教融合雙重優勢的戰略抓手,更是以創新驅動培育新質生產力、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的核心路徑。
湘潭能扛起這一重任,底氣源自其獨特的發展優勢。作為長株潭一體化的重要成員,湘潭可共享區域內近1700萬人口、超2萬億元GDP帶來的廣闊市場,這大幅提升了研究院的輻射能級和發展潛力。同時,湘潭已形成從基礎材料到終端應用的新能源產業鏈條,擁有湘潭電化、湖南裕能、吉利遠程等一批龍頭企業,產業生態完整、集聚效應明顯。此外,湘潭擁有5所本科院校、24萬在校大學生,且與中南大學等頂尖學府緊密合作,讓產教融合成為推動技術突破與產業創新的獨特優勢。
研究院的成立意義深遠。其一,研究院創新采用“董事會+技術委員會”雙軌機制,既貼合企業戰略與市場需求,又能保障科研決策的專業性和獨立性,解決了傳統產學研“聯而不深、合而難融”的問題。其二,聚焦關鍵技術攻關、搭建中試平臺、推動成果轉化,將為新能源材料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提供有力支撐。其三,作為開放共享的創新平臺,研究院會持續吸引頂尖科學家、優秀企業家和創新創業團隊匯聚湘潭,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高端要素高效集聚,為區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要讓平臺釋放最大效能,需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強化有組織的科研,緊密對接國家戰略和產業需求,找準重大研究課題,集中力量在關鍵材料、核心工藝上實現突破;二是健全產學研用全鏈條機制,讓創新成果更快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形成現實生產力;三是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有效對接,為產業輸送更多創新型、實戰型人才。
隨著省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穩步發展,湘潭必將加速形成千億級新能源材料產業集群,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全面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更重要的是,這個平臺將為湖南乃至全國新能源材料產業注入強勁動力,成為以校地企融合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湘潭樣本”。
(文/符瑤)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