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工點對點監測轉變為實時監測預警
湖南自然災害應急能力實現新跨越
近日,我省預警指揮和航空應急項目一、二階段建設成果集中演練在省應急指揮部舉行。“通過預警指揮和航空應急項目建設,全省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由原來的人工點對點監測轉變為實時監測預警,實現了新跨越。”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說。
我省預警指揮和航空應急項目總投資7.3億元,共計采購“1大12中”無人機及配套載荷裝備、1.2萬臺套通信裝備,7月底均已配備到位。通過前端感知設備建設,防災救援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
湖南省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輔助決策平臺上,匯聚了衛星、無人機、視頻監控、物聯網感知、網絡信息等數據,“一張圖”展示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報警、研判分析等全過程,實現自然災害風險識別、智能化預警、聯動處置等閉環響應,為應急指揮和救援提供輔助決策支撐。
實時掌握情況對防災救援尤為重要。演練重點展示了全省野外煙火點情況、處置效率等信息,項目所建3035路攝像機實時監控森林防火、防汛、煙花爆竹企業等重點區域。以當前森林火險監測預警為例,通過火險預警數據及火險等級分布數據,在電子地圖上用不同顏色區分全省各地區火險等級,展示全省480處森林火險因子綜合監測站分布情況。監測站在前端采集多要素氣象監測數據和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監測數據,通過匯聚和分析實現火險自動評估。
近年來,省應急管理廳還通過建設自組網固定基站、移動站及配備終端等,在全省搭建了一張“無線窄帶通信網”,可在“三斷”(斷網、斷路、斷電)極端情況下,便捷使用應急救援專用370MHz進行通信。
(文/奉永成 楊建建 范警元 堯勇泉)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