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地區百姓喝上了優質水
湖南破解山區水質波動難題
10月10日,花垣縣雙龍鎮排碧村村民石勝紅干完農活回到家,擰開自來水龍頭,用手捧起水喝了一大口。“以前水質不穩定,不敢直接喝。現在放心喝。”石勝紅對記者說。
排碧村和董馬庫村共用一個自來水廠,因建設時間長,凈水設備老化,水質很不穩定。今年,花垣縣將農村供水標準化建設列為全縣重要民生工程,進行提質改造。供應排碧村和董馬庫村的自來水廠被列入改造范圍,通過超濾膜技術進行深度凈水,讓村民喝上了優質水。
目前,全省千噸萬人以上的大水廠覆蓋全省65%以上的農村人口,水質有保證;但山區和偏遠地區因居住人口密度低、人口分散、居住地勢高差大,多采取小型供水工程(千人及以下工程)分片區解決農村人口用水問題。“農村小型供水工程受自然、氣候、降雨等因素影響,水質時好時差,波動大。”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說。
聚焦山區水質波動難題,近年來,我省全面推進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與管護。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如更新改造凈化消毒設施設備、加強人員技術培訓、細化管理制度等,加快提升供水水質。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山區和偏遠地區,小型供水工程多。今年,該州在農村飲水保障突出問題集中整治行動中,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體檢隊”,開展全面排查、集中攻堅。吉首市對全市供水工程、水廠管理人員及鄉鎮、街道水管員進行培訓,提升人員管護能力水平。龍山縣組建專業團隊按照“一工程一策”落實水質安全保障措施,全縣56處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重新煥發活力。永順縣在小型供水工程水源地修建過濾池,利用多層濾料去除水中懸浮物和雜質,通過消毒藥物殺滅水中大腸桿菌等有害微生物,既保留了山泉水的天然清甜,又確保了水源安全。
常德市石門縣以解決農村供水水質問題為切入口,今年開展農村供水水質問題集中整治專項行動,整合項目資金3398萬元,通過新增水源、更新完善凈化消毒設施設備、提高制水工藝、管網延伸等措施,新建水源工程42處,配套、改造消毒凈化設備21處,讓“優質水”長流百姓家。
(文/奉永成 陳鵬 張先登)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