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的23時,湘潭的街道已褪去喧囂,大多數(shù)窗內(nèi)的燈火漸次熄滅。盤龍御和園一棟居民樓的樓道里,只有一束手電光在黑暗中晃動,映出一個背著工具包的匆忙身影——那是湘潭新奧的多能工肖文鼎。他剛剛結束上一單任務不到20分鐘,手機里又彈出新的緊急工單。

“必須盡快上門!”電話那頭,用戶孫女士語氣焦急。她長期不在家,燃氣安檢人員多次上門未果,安全隱患成了心頭大石。盡管額角的汗水還未干透,肖文鼎沒有猶豫,收拾工具、確認地址、驅(qū)車出發(fā),一氣呵成。
23時18分,敲門聲準時響起。孫女士打開門,看到一位身穿黃色工裝、面帶微笑的師傅,懸著的心落了一半。
顧不上擦拭額頭的汗水,肖文鼎熟練地套上鞋套,徑直走向廚房。他手持檢漏儀,沿著燃氣管路一寸一寸地檢測,目光專注,動作精準。燃氣閥門、灶具、熱水器——每一個關鍵部位都不放過。突然,灶具上一簇發(fā)黃的火焰引起了他的注意。

“您看,這黃色火焰說明灶頭積了油污,燃燒不充分,不僅費氣,還有安全隱患。”他一邊說著,一邊利落地拆下灶頭,用小刷子清理油漬,再用專用工具調(diào)整風門。幾分鐘后,火焰重新恢復清澈的藍色,在昏暗的廚房里穩(wěn)定地跳動著。
這短短的半小時里,肖文鼎既是維修工,也是安全教員。他拿著灶具部件現(xiàn)場演示,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解安全要點:“藍色火焰是安全的,變黃就要注意”、“聞到異味先關閥、開窗,千萬別動電器”。臨走前,他特意檢查了窗戶,反復叮囑:“一定保持通風,有事隨時打電話。”
“大晚上11點半還能及時上門,態(tài)度這么好,還這么耐心,真的太感動了!”事后,孫女士在企業(yè)微信里留下這樣一段話。
從黃昏到深夜,從一戶到另一戶,肖文鼎的黃色工裝像一盞移動的燈,在城市的睡夢中默默巡行。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深夜里的及時響應、排查隱患時的專業(yè)細致、科普講解時的耐心溫柔。這120分鐘,讓“失管”的燃氣設施重歸安全,也讓用戶在深夜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安心。
在新奧,像肖文鼎這樣的“深夜守護者”還有很多。他們以用戶需求為號令,用專業(yè)和堅守,在夜色中筑起一道道城市燃氣安全防線,讓“守護城市生命線”的承諾,在一次次的及時響應中落地生根。

湘公網(wǎng)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xù)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