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成立工作專班,開展“陪跑式”服務,設立專項資金……
“筑巢引鳳”點亮青年創業夢想
“你是貴州人,為什么要跑這么遠到郴州來創業?”
11月上旬,中央、省級媒體采訪團來到郴州進行大學生創業集中采訪。面對這個被問過多次的問題,“90后”布依族小伙楊安仁站在桂陽縣的山頭,望著郁郁蔥蔥的油桐樹林,給出了答案:“不是我要來,是這片土地留住了我。”
3年前,帶著家中三代積累的油桐產業發展經驗和自己攻克的油桐枯萎病核心技術,這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讀博士第一次踏上郴州的土地。“一個外地人,要在這里協調土地流轉、建設技術研究院,光想想就覺得頭疼。”
但接下來的經歷,刷新了他的認知。
郴州成立的大學生創業工作專班,帶著他一處處勘察選址,一次次協調溝通。最棘手的土地流轉問題,在專班推動下順利解決。
更大的考驗出現在油桐產業研究院的選址上。規劃中的研究院場地,原是一處閑置多年的資產,歷史遺留問題復雜。“原本都不抱希望了,但專班硬是把這塊‘硬骨頭’啃了下來。”專班不僅幫助他解決了土地修繕資金,還爭取到中央補貼。同時,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用工、用水、用電都有專人對接。
如今,通過技術改良,他們的油桐林畝產桐油從原來的400多公斤大幅躍升。創新實施的產業合作模式,還讓當地農民受益。過去,農民把荒地租出去,一畝地年收入不過三五十元。現在通過“分戶種植、統一收購、村組戶聯營共建”模式,農民以土地入股,可獲得畝產收益12%的分紅,收入大幅增長。
楊安仁的故事并非孤例。在郴州經濟開發區大學生創業驛站,這種“陪跑式”服務已呈系統化、常態化。
“刷身份證進入后,系統會全程語音引導完成拍攝。”湘南學院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周子雯正向來訪者演示她們團隊研發的“智影方艙”。
這個僅6平方米的智能醫療空間,集成了DR轉CT、AI輔助體位擺位、智能診斷系統等技術,讓基層醫療機構也能提供高質量的影像診斷服務。“單次檢查輻射劑量降低三分之二以上,相比傳統CT費用減少四分之三。”周子雯介紹,這套系統有效破解了基層醫院的“空間小、預算低”困局。
創業驛站的同一樓層,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畢業的陳鑫隆,正在打包新一批發往歐洲的竹制餐具。他創建的湖南竹之源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去年銷售額達2400多萬元。
“‘以竹代塑’不僅是商機,更是一份責任。”陳鑫隆坦言,創業初期曾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幸虧園區及時伸出援手,通過協助融資、提供貸款等方式給予了我們支持。”
如今,他的企業已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郴州經濟開發區“牽線搭橋”,他們還與園區的阿秒光學公司聯合開展激光切割技術攻關,屆時將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在永興縣“中國銀都”文創園,另一顆創業新星正冉冉升起。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2025屆畢業生崔雪飄創辦的悅贏銀飾品有限責任公司,在今年七夕節創下了單場直播營業額突破400萬元的佳績。
“我剛創業時,市、縣專班就落實了‘五個一’幫扶機制。”崔雪飄細數著享受到的幫扶政策:一名領導干部聯系服務、一個部門牽頭幫扶、一家規上企業結對幫扶、一名產業導師指導領路、一名專職陪跑員全程陪跑。
崔雪飄說:“免費入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量身定制創業計劃、解決產品供應渠道、免費提供攝影團隊等政府支持,累計為企業節省成本15萬余元。”
這些青年創業者的故事,共同勾勒出郴州創新創業的生動圖景。共青團郴州市委書記續立智介紹,2022年1月至今年10月,郴州市大學生創辦經營主體達2803家,其中企業1545家。今年5月至10月,連續6個月新增大學生創辦企業數在全省位居前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帶著夢想奔赴郴州。
支撐這些青年創業者的,除了溫情的服務,還有真金白銀的投入:郴州市每年安排1000萬元大學生創業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給予貸款實際利率50%的貼息支持。
如今,成片油桐林在湘南的冬日里靜靜生長,深綠的葉片下,新的生機正在孕育。正如這片土地上的創業者們,在適宜的土壤中深深扎根,靜待春來。
(文/劉家璇)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