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國計量工作座談會、全國產業計量融合創新發展會議和第二屆計量儀器裝備展相繼在衡陽舉行,這幾場全國計量領域頂級盛會緣何獨鐘瀟湘?答案在于——
湖南計量產業活力持續迸發
11月11日起,全國計量工作座談會、全國產業計量融合創新發展會議和第二屆計量儀器裝備展(以下簡稱“兩會一展”)相繼在衡陽舉行。一周之內,這幾場云集全國行業翹楚、薈萃尖端科技的計量領域頂級盛會,為何獨鐘湖南、“情定”雁城?
政策協同發力,筑牢承接“強支撐”
“兩會一展”的成功落地,是國家戰略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高效協同的生動縮影。2024年,省政府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建設納入協同推進重點。此后,“省十條”“國九條”等專項政策密集推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更配套出臺18條具體舉措,形成從頂層設計到執行落地的完整閉環。
政策紅利的轉化速度令人矚目。衡陽將智能衡器計量產業納入城市轉型核心抓手,規劃8800余畝產業園,僅用一年多時間,便實現了從“藍圖規劃”到“實景呈現”的跨越。
目前,產業園已構建起“一區兩基地”的產業格局。首開區正式投入運營,匯聚上下游企業50余家,其研發的智能軌道衡、無人值守地磅等產品,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船山時間谷基地簽約企業超140家,其中110家已順利投產;衡山科學城基地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為保障展會順利舉辦,衡陽在數月內高效完成建湘工業文化街區的提質改造,并同步構建起覆蓋交通、住宿與服務的全方位保障體系。“政策落地即見效”的治理效能,成為此次盛會選址衡陽的關鍵砝碼。數據印證成效:2024年,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預計今年將超過200億元,實現規模翻倍增長。
底蘊厚植深耕,夯實發展“硬底氣”
湖南能夠扛起全國計量領域盛會的大旗,源于跨越數十年的工業積淀與不斷升級的計量基礎。
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衡陽便已展現出制造業的蓬勃活力。衡陽手表廠以“24把鑷子起家”,所生產的“芙蓉牌”“南岳牌”手表風靡一時;同期,衡陽儀表廠、地磅廠等企業生產的稱重設備,也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及科研領域,為計量產業的萌芽與生長埋下了深厚根基。
作為全國26個老工業基地之一,衡陽在全部41個工業大類中覆蓋了37個,工業門類全省最齊全,為計量技術應用提供了廣闊場景。中國計量協會理事長吳方迪表示,展會落地衡陽,正是看中其作為老工業基地所具備的完整產業生態。
時至今日,這份沉淀數十年的產業底蘊,已升華為支撐湖南現代化計量發展的體系化優勢——全省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逐年增加,量值溯源體系基本完備,國家中厚鋼板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落地運營,6家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加緊籌建,2個產業計量聯盟相繼成立,讓湖南計量產業的發展脈搏愈發強勁、動能持續澎湃。
放眼三湘大地,計量正深度賦能千行百業:省計量院與全球頭部企業共建電能計量實驗室,實現電能表、充電樁全參數高精度檢測;衡陽加快籌建特高壓輸變電裝備計量測試中心,助力新能源領域檢測能力突破;湘西落地白酒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湘酒”品質提升與成本控制提供技術支撐……
產業生態成形,激活集聚“強磁場”
完善的產業生態與亮眼的發展成績,是湖南吸引“兩會一展”落地的核心競爭力。2024年,湖南將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單獨列為重點產業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26.24億元、增長8.1%;今年1—9月,該產業鏈規上企業營業收入531.96億元、增長13.1%,利潤總額43.26億元、增長14.4%。產業鏈規上企業數量增至702家,較2024年末增加71家,產業活力持續迸發。
目前,湖南已構建起覆蓋研發、制造與服務的完整計量產業體系,中檢計量、廣電計量等行業龍頭紛紛搶灘,推動“測量、計量、檢驗、檢測”四大領域協同并進,形成集群發展格局。
企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衡陽鐳目科技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套5600毫米寬厚板電磁超聲智能探傷計量系統,填補國際空白;威勝集團的智能計量產品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電能計量拓展至水務、燃氣、碳匯等多領域應用;率為科技的高精度電源設備通過國際權威認證,打入歐美市場。
展會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彰顯出雙向奔赴的共贏價值。計量儀器裝備展吸引220余家單位參展,全面展示計量儀器裝備與最新成果;全國產業計量融合創新發展會議還圍繞智慧計量與衡器測試技術等主題設立8個分論壇,諸多行業大咖齊聚一堂,為破解產業計量難題貢獻良方。
從政策護航到基礎筑基,從產業集聚到生態成形,湖南以扎實的數據、過硬的案例,贏得了“兩會一展”的青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彭華松表示,湖南將繼續深化計量改革創新,在強基、賦能、擴面、融合上持續發力,加快打造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創新高地和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全國計量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湖南智慧和湖南力量。
(文/李成輝)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