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
發布275項重點科技人才需求,計劃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500余人。
9月19日,首屆“湘智興湘”大會主場活動上,湖南向全球創新英才發出“英雄帖”,承諾將以最大誠意、最優政策、最好服務,為各類英才施展才華保駕護航。
創新的湖南、活力的湖南、充滿機遇的湖南,正期盼“湘智”賦能,加快建設國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讓人才的智慧、產業的訴求深度融合
大會采用“1+7+N”的組織形式進行。1個主場活動,7場重點專場活動,多個學術交流、產學研對接等配套活動相繼舉行,旨在匯聚全球優秀人才,驅動湖南高質量發展。
主場活動上,省科技廳黨組書記李志堅發布重點科技人才需求。
湖南計劃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500余人,需求主體不僅包括我省全部“雙一流”建設高校,還有科研院所、國省創新平臺及100家科技型企業。
讓人才的智慧、產業的訴求深度融合、相互激發,湖南釋放出最大誠意。
來湖南可以做什么?
正如主場活動上,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推薦詞所說——邀約更多戰略科技力量落地,打造全鏈條創新平臺矩陣,讓頂尖科研有“頂級載體”,讓院士專家的智慧有“用武之地”;引育高端人才,集聚各類研發中心,形成一批標志性科技創新成果,賦能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
大會各項活動均有明確的引才方向、目標。
“雙進雙轉”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專場活動上,面向全省13條重點產業鏈,發布500項企業技術需求,旨在通過“揭榜掛帥”機制吸引高校及科研機構提供解決方案。
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進“校友回湘”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上,“金種子”創業者依次登臺路演,隨后與風投企業、園區代表閉門對接,以期讓項目在湖南生根發芽。
智匯瀟湘,湘智興湘。
從精準發布高層次人才需求,到為企業尋求技術難題破解之道,再到為青年創業者搭建橋梁,湖南正通過大會構建“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產業、產業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環。
7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2個人才團隊落戶
以具體項目、真實問題為牽引,湖南吸引一大批人才、項目現場簽約。
主場活動上,許志琴、謝道昕等7個院士專家工作站與湖南相關單位簽約,他們將用戰略視野與學術威望,為湖南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破解實際難題。
涵蓋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及國際頂尖學術力量的12個人才團隊落戶湖南,讓產業發展有堅強的技術依托。
“我們的研究,95%是在試錯。”湖南信諾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湯上介紹,公司作為我省新材料領域的頭部企業,仍然面臨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研發速度不快等問題,亟需借助外部智慧,解決企業面臨的瓶頸。
在“中國科學院院所湖南行”成果轉化專場對接活動上,蘇州空天信息研究院與其現場簽約,一份智能數字化研發平臺的大禮包即將來到企業。
簡單說,這是一個類似于“10萬個為什么”答案的模型平臺。“它不僅收集了最前沿的科技信息,能幫企業解決疑惑,還能模擬實驗,在大大降低企業試錯成本的同時,提高產品質量。”蘇州空天信息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臺憲青介紹。
包含該項目在內,中國科學院16家科研機構與湖南18家企業現場簽約,總金額近1.3億元,這些企業有了創新的“源動力”。
“以前做研究都是各自為戰,很難有直接溝通、共享資料的機會。”臺灣青年學者、現任福建農林大學教授的崔立有主攻城市低碳治理與綠色能源應用,在此次大會上,得以和湖南農業專家深入交流,獲得最新數據,這讓他對未來的合作研究更有底氣。
既有當下落地的實效,也為即將落地的智力資源蓄勢。
“湘智興湘”正讓“群賢畢至,群英薈萃”的盛景,轉化為“產業興,創新強”的長遠實踐。
(文/王銘俊)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