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峰會,見證科技生命力蓬勃生長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11月6日,嘉興基層民警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智繪”系統在烏鎮亮相,該系統可使交通事故現場勘查效率提升70%……這是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科技范兒”的一個縮影。
當天,峰會還揭曉了17項具有國際代表性的前沿科技成果,涵蓋大模型開發、智聯網構建、具身智能應用、量子計算突破等互聯網前沿領域。
細覽獲獎榜單,三大特征非常鮮明。其一,基礎性。基礎研究組獎項雖僅有2項,卻分量最重。比如“處理器芯片軟硬件全自動設計”“憶阻器存算一體芯片器件及架構基礎理論”等,這些“從0到1”的探索,須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其二,融合性。關鍵技術組項目打破學科壁壘、大模型與具身智能結合、5G與衛星通信融合、低空智聯網將“天地一體”從概念變為現實,說明多技術融合更能催生新質生產力。其三,開放性。17項成果中,既有本土創新,也有國際合作,34國400余項成果同臺競技本身即是明證。在全球科技博弈加劇的今天,這種開放更顯珍貴。
對湖南而言,烏鎮傳來的不僅是喜訊,更是號角。作為低空經濟試點省份,湖南如何將其轉化為“湘字號”優勢?事實上,長株潭的立體交通網絡、洞庭湖的無人機巡檢、湘西山區的物流通道,對于大力發展低空經濟而言,都是廣闊的試驗場。當北斗應用成為獲獎亮點,長沙海格北斗、株洲北斗產業園更應乘勢而上,從“天上好用”到“地上用好”,湖南有底氣也有責任。再看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的智能工廠,若能借鑒具身智能仿真平臺技術,讓挖掘機、起重機“數字大腦”更加智慧,或將描繪出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的又一點睛之筆。
站在新時代的坐標系上審視,世界互聯網大會不僅是一場科技盛宴,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戰略宣示。對于那些搶占先機的科技強隊來說,數字浪潮是最好的機遇;對于那些準備充分的實干家來說,技術變革是最好的舞臺。湖南從不缺“敢為人先”的銳氣,也不乏“經世致用”的傳統。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湖南必將為科技創新貢獻新的力量。
(文/楊興東)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524號

繼續訪問